居住空間既要功能完備
也要從居住者心理和生活狀態出發
關注尺度、光線、連續空間行為
同時也要從人本出發思考居住的需求與生活方式。
老有所養老有所依,父母將我們養大,我們陪他們變老,同個小區買兩套房,我們住樓上,父母住樓下,他們伴著夕陽為我們準備餐食,我們踏上晨曦為他們掙得安享資本。他們有自己的生活,我們有自己的方式,能在同片天空下感受晴暖冷雨,也能在同個屋檐下享受生活。
作為設計師的我,在學有所成后能親自為父母設計一套晚年的住宅,這或許是常人體驗不到的幸福,他們二老生在成都活在成都,年輕時他們引領風尚,年老時審美更上一層樓,喜歡成都芙蓉花開的璀璨,也喜歡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式典雅。
空間明亮一些,別讓沉悶與昏暗讓他們覺得生活了無生機,裝飾略微繁華一些,迎合喜好目之所以皆是鐘愛,日子才能過的舒心,入戶原本沒有玄關,與二老而言多有不便,改變一下動線格局,右手邊將玄關柜與餐邊柜結合,節省空間的同時,還能讓滿滿當當的家具給家充滿煙火氣。
左手邊是餐廳,從極具風格的桌椅上可以找到古典美式的優雅,如此的情景,不禁讓人聯想起成都滿城銀杏飛舞的秋日。母親總說,玉林西路的秋天和北岸很像,一樣的精神一樣的慵懶一樣的自由散漫。
她還喜歡閑時約上姐妹在家享受下午茶,那就讓他們在陽臺賞著外景,伴著陽光舒舒服服的度過整個午后時光。由陽臺引入的光線,客廳也受到了眷顧,與明亮的背景色調相和,即便總是陰沉的冬日也能“一派光明”。
冬日里能引得成都人集體發朋友圈非“出太陽”莫屬,為了不讓二老錯過陽光,主臥采用整面玻璃,考量到循環空氣,在一旁開了扇小窗,夏日,厚重的玻璃和遮光簾則能將熱浪隔絕與外。
將主臥做成套間,有母親的衣帽間,有近在咫尺的衛浴,讓父母住的舒服就是要讓家里動線符合他們的生活習慣,裝飾物品是能讓他們賞心悅目的。
父母二人相伴三十多載,伉儷朝夕相處,但相看仍然濃情蜜意,訣竅就是既能分開各做各的事,又能在一起共看人世繁華,辛勞半輩子的父親退休后,仍然保持了每天看報的習慣,這間獨處的書房,便成了他安放自我的棲息之所。
過去一周瀏覽量超過500次